查看原文
其他

四百盒子与DEMOHOOD,泉州与宁波的社区营造样本

左岸 一筑一事
2024-09-06



如果说街巷犹如城市的毛细血管,那么隐匿于街巷之中的社区就像一颗颗细胞,它们的生长、流动影响着一座城市的活力与生机。


“社区”一词源自拉丁语communitas,意为“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作为城乡聚落的最小单位,社区凝聚着社会细枝末节的变迁,更凝聚着“人心”。近几年,以社区为单位的城市微更新进行得如火如荼,“社区营造”的理念也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实践之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部分社区营造实践案例:成都的地瓜社区、彭州小石村、一介·巷子里


通常学者认为:居住在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持续以集体的行动来处理其共同面对的社区生活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居民彼此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联系,这个过程即称为“社区营造”。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的大规模城市建设造成了大量的城市病:城市发展无序,地方自主性减弱、邻里与街区间缺乏互动……作为工业革命最早的国家,英国最先直面了城市弊病,政府政策和治理方式逐渐从对建筑物的关注,转向对社区间人的关注。


1884年英国成立的汤恩比馆Toynbee Hall和1886年美国的“睦邻公所”The Neighborhood Guild、1889年的赫尔馆Hull House,具有慈善组织性质,其具有开创性的实践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影响着后世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图为现在的Toynbee Hall / 图源网络


战后的日本与欧洲相似,面临着高速的经济成长、环境污染、城市病、空心村的问题,城乡差距被一再拉大。尽管日本的社区营造从都市萌发,却在萧条的乡村中蓬勃发展,著名的“造町运动”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日本“造町运动” / 图源网络


此后,社区营造的理念进入中国台湾地区,它以“社区共同体”的意识为前提,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再经过社区自主凝聚的创造力,塑造不可复制的在地文化特色,形成了集人、文、地、产、景五位一体的社区营造模式。


台湾桃米社区 / 图源网络


2010年左右,“社区营造”的理念被引入中国,吸引了政府、商业人士、城市规划师、社会工作者、普通居民等多方关注。经过十几年发展,大家逐渐意识到:物理空间和文化氛围只是“营造”的基础,生活在社区里的人才是“活化”社区的真正核心。


毗邻大海的阿那亚社区、扎根乡村的蔡家坡村、立足城市的玉林东路社区……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形成了不同类型和思维模式的社区营造。营造者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完成了一次次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文化、人与城市之间的互动。


10月28日,「新连接 新可能:社群如何重塑关系」——2023 CCC成都社群大会开启。在「社区营造」板块的主题研讨会中,四百盒子社区创始人杜晓峰和DEMOHOOD联合创始人俏姨以“共创共享的青年社区”为题展开了讨论。


研讨会现场 / 图源©CCC成都社群大会




四百盒子社区:

孤独的反义词是连接


2020年,福建泉州一个2300平米的旧蔬菜公司被改造成全新的空间,一个个5、6平方大小的盒子是组成这个空间的重要元素,每一个盒子下方都装有滚轮,它们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求随意改变位置。这里并非某个艺术展的现场,而是一个供人居住、社交的社区,一群都市人的“家”,它被命名为“一号地点盒子社区”。


改造前后的一号地点盒子社区 / 图源©一号地点盒子社区


早在2016年,在北京胡同生活多年的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就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提出了“盒子社区”的概念,有感于城市人际关系的日渐疏离、独居成为常态,青山周平开始重新审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百盒子社区的创始人杜晓峰大学学习的是建筑系专业,他观察到不合适的建筑空间往往造成了人与人的疏远。2016年,杜晓峰在《理想家:2025》一书中看到青山周平提出的关于盒子社区的理念时,激动万分的他迅速写了一篇关于“想象中的未来社区”的邮件,很快便得到青山的回复,从此二人开始了共同建造“四百盒子社区”之路。


杜晓峰分享现场 / 图源©CCC成都社群大会


“四百”并非实指,而是展示一种无限延展的可能性。在杜晓峰看来,中国正在经历从1.0时代到3.0时代的转变。“1.0的农耕时代是一个大家族人守着一亩三分地;2.0的工业时代是小家庭以单位和家为中心生活;而在3.0的流动时代,是你带着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以出发去到任何地方。”


疫情时代的结束、AI时代的兴起标记着新元年的开启。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数字游民,从一座城市流动到另一座城市,如何在新城市中建立与他人的连接成了他们最核心的精神需求之一。


杜晓峰分享内容 / 图源©四百盒子社区


四百盒子社区为这样的连接创造了可能。社区里的每个盒子特别小,只有6平方米,里面有1张床和1个办公桌,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的私密需求。厨房、卫生间、淋浴间、洗衣间等生活功能安排在盒子之外的公共空间之中,可移动的盒子和家居可以快速进行空间的重塑和场景的组合变换,满足居民从吃穿住到学习娱乐的场景需求。


四百盒子社区空间 / 图源©四百盒子社区


尽管房间很小,但宽敞的公共空间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开放交友的场域。“在这里,除了睡觉你都会走出房间,这就创造了很多相遇的机会,我们的附近是从不消失的。看见其他朋友在聊天、做饭、玩游戏,你可以随时加入进去,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因为大家在一个社区之中。”


四百盒子社区空间 / 图源©四百盒子社区


音乐会、脱口秀、主题派对……得益于四百盒子社区灵活多变的空间属性,运营3年以来,泉州的一号地点盒子社区与社区成员共创了几百场不同的活动。“只有变化的空间才能满足变化的需求,让这个空间涌现出各种各样的事件,有了各种触点才能称之为‘社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四百盒子社区活动 / 图源©四百盒子社区


杜晓峰认为,做社区本质上是做社群,社群就是创造一种一呼百应的机制。“当一个社群成员讲出一个想法,我们就会想办法帮他实现,最后变成一群人的狂欢。很多人不擅长一个人生活,所以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盒子社群,它增加了生活的可能性,创造了朋友相见的理由。”


2023年,四百盒子社区在南京落地了第二个盒子社区——游戏开发者社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盒子会在不同的城市落地。同时,四百盒子社区正在和奇绩创坛的一些AI创业者交流人工智能辅助线下社交的应用场景,试图寻找一种更高效的帮助人们找到志同道合者的方式。


“孤独的反义词不是热闹,而是连接。”这是杜晓峰在研讨会开始时讲到的一句话,而“创建连接”正是四百盒子社区一直在做的事,它用盒子造出一席流动的盛宴,让一座座孤岛连成了一整片大陆。





DEMOHOOD:

建造一个梦想社区


第一次看到DEMOHOOD改造之前的厂房时,俏姨脑海中就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会有很多年轻人来到这里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人们会在这里呈现出很松弛、有活力的状态;这里是没有车辆的,少年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地滑板。


“当天阳光正好,从早上10点到晚上太阳落山,整个园区的不同方位都有光线照进来,有阳光的地方就应该有生命。我想建造一个梦想社区,这个梦想社区是我自己能够待得住的地方。”俏姨在宁波看了100多个场地后,最终选定了这里。


改造前后的DEMOHOOD / 图源©DEMOHOOD


在做DEMOHOOD之前,俏姨没有任何做社区更新的经验,但她凭着一份梦幻般的直觉,把“带梦胡同”(下称“DEMOHOOD”)带到了人们的眼前。经过一年的改造,DEMOHOOD从一个破旧的厂房变成了一个白色梦幻般的院落,于2021年9月正式开业。



开业以后,DEMOHOOD迅速成为了宁波年轻人的聚集地,影响力甚至辐射到了周边的其他业态。“这里周边都是工业区,改造之前门前往返的都是大货车、工程车,基本没有年轻人在这条路上走;现在这里变成了年轻人,漂亮小姐姐聚集的地方,连周边停车费、洗车费都涨了,前后反差非常大。”


俏姨分享现场 / 图源©CCC成都社群大会


让空间、人群和文化形成可持续生态是俏姨做DEMOHOOD的底层逻辑。DEMOHOOD项目占地12亩,改造后6450平米,商业/办公入驻45户。俏姨希望把这里做成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一楼的商铺都有花园和外摆,二楼基本都有一个阳台或小露台。


采光不佳,就把厂房的屋顶敲了,改成玻璃材质;整体绿意不够,就种下七棵大榉树。“我们做的每个设计动作都是基于人的感受,希望通过空间设计营造自然、轻松的社交氛围。”


DEMOHOOD园区内 / 图源©DEMOHOOD


而园区里45个品牌构成了DEMOHOOD的精神堡垒,临着城市主干道的“山野咖啡宁波店”、温州家具品牌“MUMO木墨”都是DEMOHOOD的主力店。“我们在前期寻找主理人,也就是所谓的招商时,没有去招那些连锁店品牌。我们希望来到DEMOHOOD的都是具有精神内核,有主理人独特价值主张的店铺,这样我们之前的共谋才能长久。”


DEMOHOOD园区内业态 / 图源©DEMOHOOD


DEMOHOOD的消费人群以18-35岁的女性为主,她们早上喝咖啡、练瑜伽,中午吃午饭,像数字游民一样自由职业者,晚上会在这里喝酒,参加园区举办的活动。“我们给这类人群创造了她们想要的生活方式集合体,她们都需要存在感、归属感和连接感,在这里她们可以轻松地找到精神共鸣。”


DEMOHOOD活动现场/ 图源©DEMOHOOD


2022年,DEMOHOOD举办了近200场大大小小文化活动,吸引了70万人流量。骑行、陆冲、滑板、集市、手工、植物领养、音乐会、电影赏析……不同主题的活动吸引着不同的爱好者前来寻找同好,收获认同。


“我们每周一会在小红书发布本周活动,就像课程表一样,用户会形成习惯,周一看一下DEMOHOOD有什么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活动基本上每天都有,周末一天会有好几场。”


DEMOHOOD一周活动预告 / 图源©DEMOHOOD


“不是打造出只让一百万人来访一次的岛屿,而是规划能让1万人造访100次的岛屿。”这是俏姨的项目运营理念。DEMOHOOD更像是一个策展型空间,它打造出了一个由45位主理人共同经营的“人格化”社区样本。


空间、人群和文化共同长成了DEMOHOOD的生命树,它通过自由生长的空间吸引美好生活方式的体验者,大家共同在此孵化出年轻人喜欢的文化,并持续地释放着能量。



-






2019年,人类学家项飙首次提出“附近”的概念,尤其将“重建附近”作为对当下年轻人的一种劝说。社区营造就是为了在目前冷漠与疏离的邻里中恢复或重建“消失的附近”,而进行持续社区培力的过程。


成立于2019年的「大城小村」就是一个尝试重构「社区关系」的组织。2022年,大城小村与成都蓓蕾社区共同打造“人宠双向友好型社区”,引导养宠人和非养宠人来共同解决社区问题;2023年,大城小村与成华区共同开展“成华区社区参与式规划设计行动”采用渐进式、参与式的方法,从全区筛选出23个示范社区培力并赋能,完成社区微更新落地。


成华区社区动力破冰行动 / 图源©大城小村


在大城小村的创始人杨迎琦看来,社区营造不能“为了营造而营造”,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要能和居民真正建立沟通,用“营造”去回应居民们真实的诉求。


此外,杨迎琦认为社区营造应该警惕“士绅化”,过程中应确保社区居民的生活成本和创业成本不会增加,并提供新的业态来为居民增收,这样才能实现社区中环境与人的永续发展。“不同于资本介入,社区营造本身就是偏公益性质的,它应该是渐进的、包容的,才能为社区居民重构更美好的生活。”


社区就像沙子一样,沙子的连接剂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聚沙成塔的正是这些看不见的连接力。当人们走进社区,在共同营造的社区生态中汲取能量,彼此形成良性互动,社区才能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人,才是社区营造的目的和尺度。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左岸

撰稿:左岸

校对:豆奶

摄影:图片均有标注来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筑一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